来源: 天津日报 2021-08-23 09:57:30
近日,记者来到蓟州区出头岭镇中峪村,走进食用菌种植户张国兰家的灵芝种植大棚,看到一朵朵褐色带白边的灵芝如一个个“小伞”般破土而出,张国兰正弓着身子穿梭在“小伞”之间,有条不紊地查看菌棒、随时观察大棚温湿度等,为9月的灵芝采收做准备。“每朵灵芝下面都有菌棒埋在土里,一个菌棒可以长出4两多的灵芝,像这样一个棚里有2000多个菌棒,9月就能采收了,又是个高产年!”张国兰对记者说。
“种灵芝用途可广了,煲汤、炖肉都行,还能卖小包装的晾干切片和孢子粉,效益可高了!”张国兰边给记者展示菌盖上的孢子粉边喜滋滋地说,“这还得多谢天津农学院的班教授团队给我们推荐的这种高产量的新品种。相比过去,一个棚一年能多收入两三万元,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年家里盖了新房,也买了车,还能供孙子上学,着实尝到了种蘑菇致富的甜头!”
令张国兰赞不绝口的,是以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班立桐教授为带头人、15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帮扶团队。果树种植曾是出头岭镇的支柱产业,却很难增收致富,一度令出头岭镇各村百姓陷入困顿。2015年开始,在市科技局科技帮扶项目支持下,该团队依托当地科技帮扶示范基地开展帮扶工作,引进食用菌优良品种、向示范种植户免费发放菌种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等,将出头岭镇及其周边地区打造成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科技帮扶团队给我们带来了人才、理念和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为村民开辟了一条蘑菇‘种’出的小康路。”蓟州区出头岭食用菌产销协会会长戴建良感慨地说。
为了帮菇农革新提升、摆脱困境,科技团队成员深入困难村及周边食用菌企业与种植农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将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及时输送给菇农与企业,年均开展技术培训200人次以上。
“我家种的白灵菇前些年产量、品质下降,听了班教授团队的技术培训课后,改用新选育的白灵菇优良新菌株和配套的栽培技术,产量提高了一大截,一年产量能多出500箱、纯利润多赚十几万元。”说起科学种植食用菌的好处,村民孙建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记者见到村民刘军生时,他正在香菇大棚中设定智能补水系统的时间,地上整齐摆放着2万多个菌棒,许多菌棒已进入转色时期,即将脱袋出菇。
“一个菇棚往往就是菇农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生产关键期遇到问题造成损失,很可能一年的收入就泡汤了。班教授团队每当收到我们的求助,总会及时回复,还会尽快赶到现场为我们排忧解难。”刘军生说,去年夏天,他的菌棒大规模不出菇,很着急,通过电话之后,班立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反复排查,确定是因菇棚内的积温不够所致,随后采取措施后,及时止损。
类似的求助,班立桐团队已记不清接到过多少次。“作为科技特派员,就应时刻做好准备,在菇农需要的时候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支持,让科技真正成为他们的‘及时雨’。”班立桐说。
如今,出头岭镇已有菌棚1300多座,形成食用菌种植、销售、原材料供应、技术支持等全套产业链。科技帮扶团队依然带着技术奔走在田间地头,尽力帮当地形成规模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食用菌特色产业,让“小蘑菇”撑起“大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湖南益阳:丝瓜变身“致富瓜” 鼓起村民“钱袋子”
生态产业带动高原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乡村看小康 | 石人湾村:致富路上 李果飘香
福建宁化:小小竹砧板铺就山乡致富路
文山州探索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陕西杨凌:新科技助力葡萄提前上市 每亩效益达2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