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沃野绘高质量丰收新图景

来源: 长春日报 2021-11-17 09:52:26

“春撒一把种,秋收一仓粮。”眼下,一年中最繁忙、最紧张、最关键的秋收刚刚结尾。千里沃野,大地俯瞰如画,弥漫着丰收的味道。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单产、总产和调出量一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长春,今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400万亩,正在掀开高质量丰收的崭新篇章!

玉米增产有实力,水稻提质有成效,杂粮创收有办法……高质量丰收的图景背后,蕴藏着许多引人瞩目的农业“转型之变”。

长春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研制新机具、推出新技术、探索新模式,落实黑土地保护试点、秸秆综合利用、土地轮作等农业项目,持续稳定和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全市粮食产量已达到120亿公斤阶段水平。

让优势升级,为增收加码。实施保护性耕作1057万亩,建设119.1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616万亩取土测土配方施肥……趁热打铁,持续发展,今年长春市逐步将农业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这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而是一次全面升级,更是时下不少农民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耕作观念。不仅要生产出更健康的农作物,还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绿色品质和生态环境。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高标准抓好秋收工作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春市高度重视秋收工作,压实各地主体责任,7个秋收及安全生产督导工作组闻令而动,深入秋收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全市日出动收获机械3.2万余台,保证粮食品质和安全,确保颗粒归仓。

如今,高质量发展正成为长春市粮食作物生产的主旋律!

丰收的底气为何这么足?秘密就藏在农田里。原来,早在备耕时节,姜悦平就有了“大动作”:为自家的水稻品种更新换代。

日前,在德惠市岔路口镇,稻浪翻滚的场景被收割后满地金黄的秸秆代替,全镇二十余万亩稻田收割进入尾声。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在收割机尾部的传输口飞泻而下,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脸上。“今年丰收是一定的,粮食品质和收益双冒高!每亩地增收上百元不成问题。”正为新米上市做准备的解放村种粮大户姜悦平信心十足地说。

一粒种子注入“硬核”生产力

“今年,稻田里种的全部是小町米!”姜悦平告诉记者,从前选种最先考虑的是高产,连年高产但稻米的卖价始终平平,收益一直不见起色。自从种上小町米,终于知道了稳产高质才是真丰收。

岔路口镇素有“中国水稻第一镇”之称。凭借良好的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优势,全年水稻产量近14万吨。其中,“德惠小町米”占到九成以上,并形成了区域市场竞争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如何指导广大农民科学选种、用种?为了确保稻米的品质,近年来岔路口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相继引进多家粮食加工企业,大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集中力量打造“德惠小町米”白金名片。水稻品种也逐渐从单纯的追求高产向稳产、优质发展,不仅获得了广阔的销售市场,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硬核”生产力。

“企业选择的品种,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种,抗病抗灾能力强、早熟的新品种,通过与农民签订合作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岔路口镇镇长尹治文介绍,经过几年的调整,小町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得益于“德惠小町米”这个金字招牌,目前主推的优质小町品种,市场价格远高于普通超级稻每公斤0.5元左右,价格占优势,村民们自然种植热情高涨。积极推进地域品牌,大力发展水稻经济,着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在实施机械化收割作业的同时,企业还把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注入水稻的田间管理当中,稻草还田、有机种植、绿色植保……种植过程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规范,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受益,岔路口镇的大米品质显著提升。

轮作“加减法”注入绿色新动力

天高云淡,庄稼金黄一片。在农安县农安镇前唐家村的一块农田,农机手正驾驶着收割机往返于田间地头,一粒粒大豆被倒进拖拉机车斗。“今年的收成真不错,质量也挺好!”望着粮食颗粒归仓,农户赵大军告诉记者,按照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这片地今年种大豆,明年种高粱,作物轮种不仅能获高产,还能保护耕地。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近年来,农安县亿家福农牧专业合作社转变发展思路,轮作规模化经营面积超过3万亩,主要种植晚播种、早收获的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推动农业绿色优质高效,降低土壤中部分营养成分过度消耗,精打细算提升农户收益,“增减”过程中,合作社探索出一条耕地“用养结合”的新路子。

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的耕地该“歇歇”了!轮作将会给“负重”的耕地带来“看不到”的转变。“相比较玉米,高粱、大豆的生长周期减少一个多月,收割后的土地将不再吸水、吸肥,土地休耕时间更充裕。”合作社负责人魏立龙介绍,高粱和大豆轮作,施肥量仅为玉米的七分之一。采取轮作休耕以及生物防治的方式,将改变病虫害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培肥地力。

“轮作后,农民的收入提高了!”魏立龙说。轮作模式会不会影响收入,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如今,轮作补贴政策也给农户带来了致富新机遇,农安县为保障农民合理收益,与农户签订轮作协议,享受到每亩150元的补贴。引导鼓励各乡镇推广薯类、杂粮杂豆、大豆与玉米、油料等作物轮作,并利用政策补贴提升农户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扩大耕地轮作版图。

“从前种植矮秆作物收益低、不划算。现在政策有补贴,价格有优势,收益赶超玉米。”劳作间隙,正在农忙的赵大军谈起轮作种植的变化,“无论是大豆还是高粱,重茬种植都会面临减产,轮作优势更加明显,作物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从前种植大豆、高粱一直有顾虑,一缺经验,二缺市场,但自从加入合作社,农业生产就变简单了。合作社有农机、有良种、有技术,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大伙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一站式”秋收注入高效硬实力

伴着阵阵轰鸣,一台大型农机开进玉米地,所到之处一米多高的植株连同玉米穗被“吃”进“肚”里的同时,玉米秸秆直接被机器粉碎后还田,玉米粒如金色喷泉一样通过收割机输送管道传送到卡车上。时至深秋,在榆树市环城乡的一片农田里,玉米籽粒收割机开始作业,不一会儿这块玉米地便完成了秋收,摘穗、剥皮、脱粒、装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有了籽粒收割机,一亩地只需十几分钟便可完成籽粒直收。不但省时省力,降低人工成本,还减少了‘鼠嗑鸟啄’的粮食损耗。”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占有说。

今年,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稳步前进,增益合作社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了15000亩,秋收效率成为马占有最关注的问题,“一旦秋收时间被拉得过长,就会耽搁卖粮,上一年粮没卖光,第二年种地也不踏实。”大显身手的籽粒收割机,配合合作社的订单式销售,给马占有腾出了大量时间来解决加工和销售问题。

相比较传统收割,机械化收穗确实提高了效率,但还需要进行晾晒、脱粒入库,中间环节多、人工成本高,粮食损耗大,一旦遇到阴雨天气,霉变的几率大幅增加。相反,籽粒收割机就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现在玉米不落地,粮食收完直接送烘干塔。使用玉米籽粒收割机,除了有适宜机收的品种和机械,更方便了玉米的加工生产,每亩地还能省去几十元的作业成本。”马占有说。

耕地里籽粒收割机收获着一年的辛劳,合作社里烘干机也不闲着。一粒玉米从收获到入仓再烘干只需20个小时。“过去铲车运来的都是玉米穗,需要去除玉米芯等杂质,现在运回来的只有玉米粒。”烘干机技术员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籽粒机收模式在低破碎率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了田间全机械化收获玉米籽粒损耗低、效率高、节约用工的重大技术突破,降低成本、提质增效,解决了玉米全程机械化中的又一瓶颈问题。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