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如东快讯 2021-11-30 16:59:20
连日来,在晴好天气的加持下,如东县各地秋种工作全面展开。11月18日,栟茶方凌垦区连片的盐碱地里机器轰鸣,播种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将一粒粒饱满的麦种播撒进土里。秋种期间,方凌垦区4000多亩盐碱地将分别种植3250亩小麦、830亩油菜以及400亩田菁。“我们希望通过选择耐盐碱作物来适应并同步改良盐碱地,最终实现盐碱地高质高效利用。”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於永杰说。下一阶段,如东将加快推进盐碱地生态改良,积极引进技术示范项目,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全力激发盐碱地高产潜能,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为提高土地增量、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如东仓”的力量。
一、探索“良法”,促进盐碱地治理改良
从无人机的画面中俯视方凌垦区,清晰可见一台大型小麦播种机正在忙碌作业。这不是垦区管理方如东县裕隆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一年在盐碱地上种植小麦,前两年,该公司已在小范围进行了试种,两茬小麦亩均产量在400公斤左右,十分接近普通良田的产出。“今年,我们将土壤盐分含量同样在4‰至5‰的地块全部种上了小麦。”公司负责人沈志荣告诉记者,“这在过去根本无法想象!”
方凌垦区是2011年由沿海滩涂匡围而成的,刚承包这片垦区时,裕隆昌公司做过取样调查,当时的土壤含盐量高达20‰,这种盐碱度下,任何农作物都无法生长。“当时的土地土质情况,概括起来就四个字:盐、板、沙、瘦。”沈志荣说,为降低并“稳住”土壤含盐量,改良团队首先采用以水压盐法,通过大水漫灌,将土壤中的各种盐离子稀释并带到土壤耕作层以下,再种植“吃盐植物”——田菁,利用这种作物自身的特性来进一步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并在其长到一定高度后,整株翻压作肥料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达到“以田养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盐碱地改良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尤其是治理后的顽固性返盐返碱现象,成为阻碍盐碱地恢复健康的“顽疾”。“我们通过种植耐盐水稻、耐盐油菜、耐盐小麦等作物,提高盐碱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分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积累,防止土壤返盐。”沈志荣说。
据了解,通过生物治理改良,目前,方凌垦区四分之三的土壤含盐量已控制在2‰至6‰之间,剩下四分之一“顽固”地块还停留在8‰至10‰,针对这部分田块,裕隆昌公司将继续种植田菁来进行改良。
二、引入“良种”,拓展盐碱地利用空间
秋种一粒籽,春开百亩花。在方凌垦区百亩耐盐作物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内,11月5日种下的“饲油2号”耐盐碱油菜籽已发芽出面,2厘米的幼苗绿油油嫩尖尖的,预示着来年的希望。
“饲油2号”是一种耐重度盐碱并具经济价值的饲料油菜品种,也是双低油菜,其油有利于人体健康,饼粕无毒适合直接用作家畜饲料,因本身有机物含量较高,它还能充当“肥料”作物。该品种曾在盐碱浓度约0.3%至0.4%的荒地大面积示范,亩产青饲料4至5吨,生长期仅需60至70天;在浙江、苍南盐碱浓度为0.6%至1.0%的填海荒地仍能正常生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品种,为精准扶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该品种的成功引入,离不开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中国油料所启动‘饲油2号’示范种植项目,并委托如东进行试种,为盐碱地耐盐抗碱作物的示范推广积累经验。”於永杰告诉记者,由于种子十分珍贵稀有,今年基地仅种植了30亩。
加上“饲油2号”,两年来,如东栟茶方凌耐盐作物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已先后试种了8个耐盐碱作物品种,其中,7个耐盐杂籼稻品种交出“高分答卷”,平均亩产达7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超800公斤,尤其今年试种的米质较好的“创丰优丝苗”也实现亩产732公斤。两年两个试验项目均取得成功,实现了品质与高产量的双突破。
三、集成“技术”,赋能盐碱地提质增效
盐碱地上发展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方凌垦区已成功试种的7种耐盐水稻之所以能取得高产,与先进的粮食栽培技术密不可分。
在育秧环节,耐盐水稻采用硬地硬盘育秧技术;移栽时,统筹应用“水稻主产区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体化技术”;管理中,科学调整应用超高产肥水高效运筹技术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采取“院校+”模式推动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如东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有效对接,先后引入一系列前沿高产栽培技术,并先后邀请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如观摩指导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为全县农业发展注入了科技智慧力量。
“‘技术+’为耐盐水稻产量、品质攻关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有信心用耐盐水稻稳定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支持后续更多的耐盐水稻试验示范项目。”於永杰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今冬明春,技术团队将重点关注“饲油2号”耐盐碱油菜生长情况,为试验项目提供全周年技术指导服务,确保该品种顺利实现试验目标。
如何吸引更多目光,引入更多耐盐碱作物品种?围绕盐碱地综合利用,如东将继续积极向高校院所、行业专家“借智借力”,系统解决盐碱地治理和绿色开发、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全要素效率提升、提质丰产增效等技术瓶颈,实现从单一技术实施到成套技术捆绑,让落地项目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案例,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如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