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2-01-17 11:41:47
汉山村位于市区以南3公里,2012年由原郑家榜、李家山、团山三个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484户1752人。村组合并后,由于村落布局分散、经济发展不均衡、思想认识不统一等因素,村内各种矛盾较为集中,村级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强。2017年起,在区有关部门和街道办党工委研判指导下,村“两委”针对村情实际逐步完善《村规民约》,培育院落文化,通过乡贤能人示范带动,把农村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等传统文化思想根植于群众中,逐渐形成农村文明新风。该村通过践“勤”、重“孝”、为“善”、尚“诚”、倡“俭”、崇“礼”,大力开展理想追求美、书香文化美、社会风尚美、言行举止美、城乡环境美、富裕生活美“六美”建设,社会风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陋习以及滋事扰民现象基本消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道德滋养和精神动力,助推该村走上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以院落组织为纽带,把党政“独唱”转变为干群“合唱”
村“两委”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以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目标,决心打造民主式、科学式家庭院落组织。按照便于管理、资源整合、连接成片、村民认同的原则,依照姓氏把全村划分为黄家大院、李家大院、郑家大院等11个大院,每个院落成立院落议事委员会,自主推选1名院落长,院落内各户户主为委员会成员。院落长由有意愿为村民服务的党代表、村民代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退伍军人、产业发展大户等村组干部和乡贤能人担任,以院落议事为主要载体,按照议事需求,常态化召集院委会成员,商定重大事项,执行《村规民约》,评定选树典型,通过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和合理诉求,实现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二、以“院落领袖”为引擎,把群众“看戏”转变为“唱戏”
为发挥院落文化在倡树文明新风、凝聚精神力量方面的柔性作用,该村从新风新俗倡导、“一约五会”执行、文明实践活动等方面,释放院落长在院落内的意见领袖作用,让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的汉山文化潜移默化间浸润乡里,引导移风易俗、文明和谐成为全体村民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小凳上话故事,院落里传新风。各院落充分利用茶余饭后、闲暇聊天等时机开好“院坝会”,以院落长为主讲人,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讲活汉山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身边故事,让村民听得懂、坐着学、围着谈、理解透。同时以院落为“微宣传”半径,利用院坝会、微信、图书、报刊等各类途径,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村民形成文明卫生、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习惯,使每户逐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旗帜鲜明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大力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和求神拜佛、重男轻女等落后文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以来,该村创新开展“院落学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采取“五老乡贤谈+老乡邻里议”的形式,带领党员群众“院落里学党史,小凳上话振兴”,让学习教育有深度、接地气、入人心。
口碑间评典型,院落里凝力量。围绕“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由院落长组织开展初选,依据群众口碑推选出忠诚党的扶贫事业、贯彻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勇挑重担、无私奉献、致富不忘乡邻的先进典型,以典型的力量弘德激志,引导广大群众知义明理。围绕“最美系列人物”评选活动,组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最美家庭”评比等活动,积极弘扬优秀家训家规。结合院落成员日常表现,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道德讲堂和道德评议活动,深入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评选正反典型,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通过院落推选,“两委”评定推荐,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黄积义,“省级劳动模范”王爱全,“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李文忠等先进典型。
活动里厚文化,院落里焕新颜。积极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广泛组建舞蹈队、健身队等团体,开展文艺文化活动,吸引院落成员间常态化开展舞蹈、戏曲和围棋、桥牌等文体活动,不断活跃农村文化氛围,增进院落村民间认同感和归属感,和谐邻里关系。积极组织院落成员通过街道“志愿云呼叫”平台接单,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院落成员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户容户貌环境卫生,为提高乡村“颜值”注入院落力量。思想巨变带来了行动之变,陈规陋俗、不良之风销声匿迹,昂扬向上正能量加速聚集。2019年5月,陕西省召开了首届乡村振兴运动会,汉山村作为南郑唯一代表团参赛,夺得2项团体三等奖,8名选手获得3个奖项,展现出院落文化的积极效应。2021年6月,该村举行了“建党百年 红动汉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先后展演了群众自发排演的22个文艺节目,充分展现了该村群众朝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昂扬精神状态。
三、以强化机制为后盾,把自治形式从“弹性”转变为“刚性”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各院落组织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村“两委”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院落工作研判交流联席会,分析研判问题,共享经验成果。二是健全评比机制。建立月评“星级文明住户”、季评“美丽院落流动红旗”和年度“最美院落”的评比激励机制,在提升群众个人文明素质的同时不断强化院落成员的集体荣辱感。三是健全评议进退机制。定期组织院落群众对院落发展、院落长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充分引导院落群众在自治中唱主角、挑大梁。
四、经验成效
(一)互助合作渐成风尚。通过培育院落文化延续了乡村邻里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互助和谐的生活新风气。在村民的一致建议下,修建了南郑首家“村史馆”,集中展示了汉山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勤劳致富、共谋发展的历史精神,也不断激励新生代“农民”传承使命责任,共建美丽家园。
(二)文明新风深入人心。院落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了群众学习政策理论、更新专业技术、简化乡俗仪式、抵制陈规陋习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村民中赌博打牌、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销声匿迹,院落村民踊跃健身等正能量加速聚集。
(三)振兴乡村成为共识。院落文化有效激发了群众朝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汉山村主动搭乘汉山旅游综合开发“顺风车”,突出农旅融合理念,先后打造特色汉山民宿14家,成立汉山溢彩果业等7个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型经营主体8家,累计发展优质水果3200余亩,孵化的灯盏窝家庭农场成为全国第二批50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之一。同时,突出项目引领、节会促动,精心策划“猕猴桃采摘节”“月季观光节”“桃花节”“疱汤宴”等“七节一宴”,构建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全年有节”的产业发展格局。
宁德周宁苏家山村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村民增收致富
山南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第二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贵州省贞丰县必克村:打造“四新队伍” 培育文明乡风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论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投档审核相关工作的情况说明
长江办调研陕西省禁渔执法监管和水生生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