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文章 “土”要有根

来源: 新华社 2023-01-16 10:39:32

从“柞水木耳”到“大同黄花”,近年来在农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产业园区,调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为以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提供根本遵循。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作为社会发展的地理空间和物质载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既是对我国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表述,也是对我国多样化农业生产系统的概括。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到江汉平原,从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从黑土地、黄土地到红土地,从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的气候、土壤、水源形成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每一片水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这是特色农业的自然之根。把这个“根”留住、扎牢,就要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乡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农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最懂农业,土生土长的劳动者最了解自己这一方水土。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立足“大国小农”国情农情,在引导资本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同时,使农户更好地参与收益共享,从生产种植到加工物流,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要因地制宜,促进广大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特别是要保护、发掘、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使乡土人才、乡土物产真正“富”乡土。

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文化。凝聚了生产者心血和消费者情感的土特产,既满足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乡土乡愁的精神需求。土特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产史,也是一部乡土文化史。从故乡的一袋米面到一瓶白酒黄酒、一盒红茶绿茶,从一方丝绸、刺绣到一块蜡染,从地域标识、制作方法到包装设计,无不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

从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亿万种土特产的涓涓细流,汇聚起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洪流。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