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国家乡村振兴局 2023-02-13 15:36:43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全县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属于“十三五”时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以来,巫山县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形成了农村户厕改造“三+”模式,即政府主责+工匠主建+农民主角,统筹发挥好政府、工匠和农民的作用,有力克服了“农户自建”带来的规划缺乏、建设随意、样式不一、质量不高等问题,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明显进展,农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坚持政府主责,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规范引导“小厕所、大民生,小问题、大文明”,巫山县党委和政府坚持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同时,党委政府也不搞大包大揽,重点在建立机制、加强规范和宣传引导上下功夫,由政府带着工匠和农民一起干。一是完善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农村户厕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强力推进,不打折扣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县级部门督导+乡镇具体实施+村(居)负责监理”的工作机制,夯实属事责任和属地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坚持责任落实到人、从上到下逐级分解,做到“片有人蹲、村有人驻、社有人包、户有人管”,把“群众用不用得上、群众用得好不好”作为衡量责任人工作情况的硬性指标,确保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取得实在成效。二是加强规范,方便贯彻执行。按照市农业农村委和市乡村振兴局的要求,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及时制定印发《巫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当年度的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农村户厕和公厕无害化改造项目验收规程(试行)》等技术文件,明确了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让农村厕所革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农村改厕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强化宣传,提高群众意识。通过本地手机报、电视、微信等渠道,以及召开村社会议、金喇叭宣传队定期宣讲等方式,全覆盖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具体方式和注意事项,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户厕改造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重点针对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积极宣传变废为宝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靓丽巫山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铜鼓镇鲍田村综合服务专干李秀安介绍,“我们村‘金喇叭’宣传服务队的4名队员,不定期用快板、连萧等方式进行改厕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去年以来,村里申请改厕的农户达到42户,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
二、坚持工匠主建,突出专业优势,保证改厕质量借助人才振兴东风,巫山县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陆续培养了一批农村一线“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村工匠,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严格工匠培训。由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和城乡建设部门指导,各乡镇组织专家按照相关规范对辖区内的工匠开展上岗培训。培训结束后,各工匠施工队进行试点施工,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精准施工,确保三格式化粪池外观尺寸、有效容积、进粪管过粪管排气管安装等各项指标符合技术标准,正常发挥粪污无害化处理功能,评判合格的,统一颁发证书。通过自主报名、村(居)推荐、乡镇评选的方式,目前全县已建立工匠队伍128支,工匠人才523名,各乡镇普遍组建了5—7支工匠队伍。二是打造工匠产品。目前,全县普遍按照“三+”模式,和“统一培训、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的原则实施农村户厕改造,政府、工匠、农民三方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促进农村厕所革命由点向面稳步推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政府建机制、出规划、抓宣传;工匠按规范设计、按标准施工、按要求完工;农户参与户厕选址、方案设计、施工配合、工程评价,确保质量过硬、使用方便,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好一户。同时,针对建好的户厕开展“村级比一比、乡镇拼一拼、县上赛一赛”活动,鼓励工匠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名副其实的工匠产品。三是实现工匠效益。通过组织工匠队伍统一施工,农村户厕改造质量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县改造的1200余户厕所,一次性全部通过验收,粪污无害化处理更加充分,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生态和民生“双赢”。同时,由工匠队伍统一施工,也提高了改厕效率,加快了改厕进度,户厕的平均建设时间,由最初的7天缩短到了5天。工匠队伍统一施工,每个户厕平均节约资金500元左右,两年来全县已累计改厕3176户,共节约财政资金约150万元。三、坚持农民主角,发挥主体作用,确保农户满意农村户厕改造,说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改不改,农民的意愿是关键;怎么改,农民要有发言权;改的好不好,农民满意不满意是重要衡量指标。巫山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为顺利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改造前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在切实抓好宣传发动、示范带动的基础上,按照“愿改则改、能改则改”的思路,采取农户自愿申报、由下往上逐级申报的方式,不定指标,不加任务,科学制定全县农村改厕计划,不愿改的暂时不改,想缓改的就缓改,使农户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针对愿意改厕的农户,组织现场观摩各施工队的户厕样板,并对各施工队进行测评打分,由村民自行确定各村工匠队伍,实现施工队伍“自愿选择”,让施工主体由“政府确定”变为“农户选择”。二是改造中积极提高农民参与度。在全县24个乡镇50个村中,筛选一批建成的典型户、示范户进行公示宣传,组织申报改厕的农户进行实地观摩,提前思考自家的户厕怎么改。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改厕方式、化粪池大小、使用产品类型等,都让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变政府主导为引导、农民被动为主动;施工过程中,支持农民加强监督管理,对不满意的地方随时向村委会反映,由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同工匠协商修改,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
三是改造后注重调查农民满意度。施工完成后,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农民意见,及时组织开展验收,对质量不过关的、农民不满意的,及时进行整改完善。验收完成后,及时制作二维码标识牌,方便农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提交管护需求,由指定单位及时提供相应管护服务,同时设置并公开投诉电话和邮箱,由专人负责登记问题并进行交办、督办,确保问题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正如官渡镇杨林村支部书记赵海燕所言,“政府大力实施改厕工作,大大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现在村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倍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奏响乡村振兴曲 奋进前行续华章 九龙坡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路径探索
吉林省加快品牌强农,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赵桂慎:坚持系统观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广西梧州大力推进六堡茶产业发展 以茶助增收 以茶促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