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 2023-02-20 14:29:04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内蒙古是全国13个粮食重点生产省区之一,是8个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去年,内蒙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区上下积极作为,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努力克服灾情疫情影响,粮食逆势夺丰收、高位再增产,超额完成大豆油料扩种任务,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九连丰”。
政策给力 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
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聊起上一年的收成,福海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福特别开心,“去年我们合作社种植大豆2.6万亩,其中‘蒙豆1137’种植品种1.1万亩。从产量表现上看,‘蒙豆1137’单产水平最高,能达到360-370斤/亩。这个品种产量高、豆粒鼓、蛋白脂肪含量都不错,既实现了大豆增产,也培肥了土壤,这让我们今年种地更有盼头。”
据了解,呼伦贝尔市是国家第一批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已建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已培育大豆品种54个,其中“蒙豆1137”被农业农村部推荐为大豆主推品种。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区的75%以上,占全国的8%左右。去年,该市全力提升大豆产能,通过压实扩种责任、加强政策扶持、育推优良品种、加强农技推广等措施推进大豆扩种任务的落实,全市完成大豆播种1363.49万亩,扩种大豆336.59万亩,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贡献。
据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永鑫介绍,去年呼伦贝尔市积极调整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于当年3月出台了《生产者补贴政策新增内容实施方案》,明确了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降低玉米生产者补贴,扩大大豆玉米亩均补贴差额至200元以上,激发了农民大豆扩种积极性,给豆农吃下“定心丸”。
“去年全市38.72亿生产者补贴资金中,90%用于大豆生产者补贴,大豆补贴标准为267.13元/亩,为历年最高,有效保障了扩种后豆农收益。”李永鑫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与各盟市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并及时分解下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补贴198亿元,统筹资金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标准较净玉米亩均高350元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1万亩,增量居全国第三。大豆增加493万亩,较上一年增加36.8%,超出国家下达任务78万亩,居全国第二。
“去年,内蒙古紧紧围绕稳粮扩豆的任务,千方百计保粮食面积提单产,内蒙古粮食产量和面积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粮食产量首次突破780亿斤,意义重大。”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武向良表示。
技术支撑 紧抓要害提单产
“去年,我们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种了3000多亩地,实现了玉米不减产,还多收一茬大豆。”包头市九原区源盛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军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主要采用“4+4”带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通过有效改装机具、合理选配品种、全面优化带型模式、科学密植管理等方式,合作社的复合种植获得了高产。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把“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去年,内蒙古利用优质高效增粮和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在全区12个盟市的65个旗县开展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高产示范,共建设130个万亩示范片、690个千亩示范方和240个百亩示范田;组织开展了观摩周活动,组织培训达到424场次,共计2.7万人次参与观摩培训;创设60个看禾选种平台,优选推广197个良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
同时,产业链建设也在发力。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区内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组建了19个自治区种植业全产业链专家组,积极参与产业链建设。内蒙古成功申请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进了两个马铃薯国际合作项目。还组建了黄河流域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专家组、扩种大豆油料专家指导组和供种保障、机具装备保障工作专班,对重点工作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服务。目前,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在内蒙古已初具规模。
经过一年努力,全区玉米、水稻单产提升3.5%,大豆、马铃薯提升6.5%,带动粮食产量增加12亿斤、大豆增加15亿斤。此外,去年,油菜主产区通过选用高产品种,实施轮作倒茬、合理密植、氮肥后移、生长期追肥、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呼伦贝尔市特泥河农牧场示范区274亩集中连片区,平均亩产261.5公斤,创我国北方春油菜集中连片种植区域新纪录。
科技引领 种出更多更好的粮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在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红星村的种植大户朱向永家的小院里,金属碰撞声不断传来,技术人员正在对农机设备进行检查、修整和调试。“去年我种了1343亩玉米,采用的是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种植密度达到了近6000株,平均亩产达到了1133.52公斤。比2021年每亩增产300多斤,而且省水、省肥、省药。仅种玉米这一项,我家就有纯收入90多万元。”朱向永乐呵呵地说。
朱向永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一直摸索着高产的“窍门”,但让他真正受益的还是农业科技。
去年,通辽市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深入合作,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优质高效增粮等项目的支持下,大力推进节水增粮,积极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通过选用耐密抗倒品种,大小垄种植、精细整地、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强化田间管理,实现了玉米的优质高产。
去年以来,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强化对重点项目技术支撑。对全区优质高效增粮千亩示范片、绿色高质高效粮油菜示范旗县、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行了跟踪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实施了10个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和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储备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基地578个,示范面积达270万亩。通过技术集成,旱地大豆、水稻、北方春油菜均创了高产新纪录,打造了多个玉米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高产高效典型。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内蒙古推荐的2个大豆高产地块获得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称号,3名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专家获得全国大豆高产竞赛“奋豆者”称号,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
与此同时,在加强专家指导上下功夫。去年初分作物确立了自治区专家指导团队,分作物设立推广和科研双首席工作制,联合地方技术专家组遴选高产技术、审定实施方案、全程包片指导,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还加强集成创新,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探索粮食生产高质高效技术,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有林说:“丰收的密码在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将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技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构建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牧民生产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技术服务,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紧握产业“金钥匙” 叩开乡村“致富门”
内蒙古:10项“硬核”举措让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昆明保小春丰收备大春生产
推广好种子好肥料 宝坻区抢抓农时保丰收——不误好春光 春耕备耕忙
内蒙古新生村迎新“春”:樱桃花开葡萄冒芽 特色种植富农家
口中尝百味 新疆调味香料非遗传承人破解“美食密码”
春耕备耕正当时 多措并举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