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海南日报 2023-02-20 16:58:39
2月17日,定安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的一间养菌室,近10万个菌包整齐存放于货架上“发育”。“约20天后,白色的菌种长满菌包,就可以长出小蘑菇了。”该公司经理王辉静介绍,公司平均一天生产4万个菌包,可以日“食”秸秆、玉米芯、甘蔗渣等农林废弃物30吨。
“‘吃’,是解决农林废弃物最简单的方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勤奋说,食用菌作为一种大型真菌,具备高效分解并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功能。
王辉静介绍,公司将粉碎后的农林废弃物经过配比,制成菌包的原料。目前公司生产的品种有秀珍菇、猪肚菇等,供不应求,去年产值约3600万元。“向绿色、科技要效益,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曾被评为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这样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益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长期以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为龙湖南科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构建了以食用菌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链条。
这些年,李勤奋团队先后引种试种食用菌品种20余个,筛选出猪肚菇、秀珍菇等10余个适宜海南栽培的食用菌,并发掘了海南特有的弯柄灵芝和虎乳灵芝资源,使它们逐步发展成海南特色品种。
找到了菌种,还得解决“怎么吃”的技术问题。“团队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优化栽培基质配方等手段,使菌丝生长期缩短5至10天,降低耗损率,提高了海南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中国热科院食用菌专家徐林介绍。
生产留下的“次品菇”也不浪费。“次品菇可以用来喂养黑水虻,而经过加工的黑水虻,又成了东风螺的饲料。”李勤奋说,团队研发的黑水虻饲料,能显著提高东风螺抗病力,养殖中发病率降低50%。产品还在中试阶段,就有不少企业前来求购。
“以小蘑菇串起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李勤奋表示,团队将继续以海南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研发出更多高效“吃”废弃物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甘味”悠长——甘肃努力做强农业特色品牌
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品牌发展
第五届农博会后,临颍数字辣椒种植模式已在六地八县铺开
保亭: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让品牌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聚焦樟木头高质量发展:壹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粤字号”农
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低碳引领旅游经济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对外公开工作扎实推进
聊城莘县税务:税惠“春风”助力农业“春耕”
梁化构建“一主一副多节点”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