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2023-02-27 11:16:37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优秀传统和乡土文化伦理深深浸入民族血液中,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使我国农耕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也是现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发挥着以文化人、以德润身的重要功能。农耕文化蕴含着应时守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父慈子孝、敬老孝亲、兄友弟恭、吃苦耐劳等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赓续农耕文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
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凋零,一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加速消失,不少地方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还时有发生。同时,挖掘、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出现对文化资源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除此之外,依托于传统农耕文化而衍生出的乡村传统美食、手工艺品及休闲农业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利益分配不合理、不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政府、企业、村民等主体在开发农耕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用科学的、因地制宜、可持续的方式方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繁荣农耕文明。
保护传承资源丰富的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是我们建设农业强国不可多得的历史馈赠和宝贵财富,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价值依归。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应善于从农耕文明中汲取养分,同时又要通过建设农业强国赓续农耕文明,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润泽乡土大地,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建设形神兼备的和美乡村。
平衡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举办好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挖掘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传统节庆仪式,融入农民丰收节,使农民丰收节成为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窗口和平台。
挖掘优秀农耕文化的精神实质,传承和谐共生、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思想理念,培育文明乡风,抵制封建迷信等错误和腐朽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农民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继承勤劳善良、艰苦奋斗、朴实敦厚的精神品格,培育淳朴民风,遏制农村黄赌毒、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弘扬耕读为本、勤俭持家、忠孝传家的优良传统,培育良好家风,抑制人情冷漠、奢侈浪费、孝道式微的不良风气。比如通过举办一系列评选活动,如“好媳妇”“好婆婆”等,鼓励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
培育“三农”领域多元化的专业人才。传统社会对农事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高度依赖于口传心授,离不开长者和智者的经验和指导,对人才的重视。新时代,要注重培育人才,把德高望重的老人、道德模范、乡村能人等有助于乡村治理的人,纳入人才队伍,同时持续开展“德道榜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使其成为乡村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和农耕文化的传承者。
治理高价彩礼,让乡风文明扮靓美丽乡村
河南博物院:立足中原大地 见证华夏文明
文明之风,在乡村田野上激荡
“数”看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硬任务
杨典: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土壤与实践根基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中方发布重磅文件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
两部门: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相关文件征求意见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中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是一项重要贡献
文明的坐标丨“雪域圣殿”布达拉宫
新闻观察:个人信息出境又添重磅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专章部署乡村产业发展 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