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河口区:盐碱滩变身新粮仓

来源: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2023-06-13 16:23:00

连日来,在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嘉和新村的集中收割现场,一眼望去,满目金黄,成熟的麦子挺着沉甸甸的腰杆,村民们在地里量地、装车,处处呈现出丰收的喜悦。

谁能想到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河口区,地处渤海之滨,全域耕地以中度盐碱地为主。“盐碱地上种粮难”,曾是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一大难题。为唤醒“沉睡”的土地,向盐碱地要效益,河口区通过综合治理和种业创新,积极促进群众增收,蹚出了一条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新路子。今年,河口区小麦种植面积达21.84万亩,较去年增长45.76%,曾经的不毛之地正变成新绿洲。

过去的盐碱地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最受益的还是老百姓。“一亩地可增产50公斤!”田垄边,河口区义和镇种粮大户董占峰轻轻捧起一束麦穗,满心欢喜。

挖掘盐碱地的增产潜力,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走进位于河口区的渤海圣丰黄河三角洲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一块块红色牌子后长满了高矮不一的小麦。“这块耐盐碱地里长着的,都是正在展示和选育试验的耐盐碱小麦新品种,有近百个品种品系。”站在小麦试验田旁,创新中心总经理高林说。

一直以来,河口区将种业创新作为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的“法宝”,积极推进“改地适种”向“改种适地”转变。常规杂交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耗时七八年甚至更久。“我们依靠技术手段和科技平台,可以加速育种进程。”高林说道。实践证明,“藏粮于技”,科学育种,就能更好地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使盐碱滩涂渐成丰收沃野。

盐碱地综合利用,产业化是出路。耐盐碱甘薯产业,是河口区发展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的一次成功的探索。“我们种出来的耐盐碱甘薯口感好,微量元素含量高,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慧海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慧说。

在不断摸索下,河口区甘薯种植的设备、技术愈加成熟。从实验种植到产业化发展,在黄河口这片盐碱土地上,小甘薯逐渐做成大文章,仓储、物流、销售链条不断完善,带动西韩村、寿光村、南李村等附近多个村庄发展甘薯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模式。(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侯丽雅)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