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2023-07-24 10:25:23
盛夏时节,沿着整洁宽敞的村路走进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东北特色的农房排列在村路两旁,可爱的卡通画作装饰着民居的外墙,干净的小院里一块块绿油油的农家菜园茂盛地生长……村里美丽的风景引人驻足。
“今年‘五一’后,村里不仅给我们重新修整了围墙、刷了房子外墙,还在路边补种了新树苗。”村民张桂芳告诉记者,村里的环境好起来,他们打理起自家的小院来更加用心。在她看来,这几年村里变化的不仅是环境,和谐的邻里关系、高涨的精气神更提升了她的幸福感。
元宝村的变化只是黑龙江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个缩影。在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黑龙江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农民的村居“靓”起来、腰包鼓起来。
全员参与人居美
刚过夏至,东北的天气一天热过一天。可在萝北县名山镇山江村,村民潘月杰一大早就和几位邻居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热火朝天地忙活了起来。他们在小菜园周围扎起了一道道东北乡村特色的篱笆墙。
“今年家里的小菜园种些新鲜的蔬菜,不仅自家吃还能美化环境。现在把篱笆扎起来,小菜园更好看了!”潘月杰满意地说。
山江村家家户户兴起的小菜园,不仅挖掘了农民房前屋后菜园生产潜力,还充分发动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中。一个个美观又实用的小菜园破解了农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放这一“老大难”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乡村的颜值。
就在潘月杰早起精心打理菜园的时候,太平沟乡兴东村村民韩延波已经清扫完村里的主路。“作为村里清理垃圾小组组长,我每天带头和两三个村民一起把村屯主干道垃圾都清理掉。”老党员韩延波一边说着一边和几名村民清理着垃圾。
和韩延波一样带领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还有村里的保洁员。保洁员每天5点准时出现在街头巷尾,收集村内垃圾运送到垃圾转运站。“你别看我们村现在这么好,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的。”韩延波在兴东村生活了几十年,村子的一点一滴变化都留在他的记忆里,“过去村民们别说打扫大门口了,大门里都不愿意收拾。后来我们就带头干,用大喇叭喊大家一起干,再后来就一家一家主动比着干。同时保洁员天天开着车在村里收拾垃圾,保持良好环境。”韩延波说。
“党员志愿者带头引领”“网格员包街包户”“保洁员分片包干”是黑龙江为全面激发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探索出的动员模式。充分发挥党员、保洁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宣传动员、带头行动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让人居环境整治真正成为每个村民的“家务事”,助推人居环境“一时美”变“一直美”。
挖掘文化壮“里子”
走在兴东村干净整洁的村路上,原本“灰头土脸”的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文化墙。文化墙上除了寓意吉祥的彩绘,“部队渡江、林海侦查”等记录着东北抗联队伍在兴东村抗击日军故事的墙绘也让人驻足浏览。
环境美了,如何让村民有了“面子”更有“里子”?
兴东村在挖掘村里红色文化上下了功夫。“兴东村沿黑龙江边境而建,我们把边境的历史文化、美丽山水以及抗联红色文化等搬上墙面,让文化墙成为有效教育群众的‘露天讲堂’,既让环境美深入人心,又提升村民的精气神。”兴东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距兴东村近200公里的佳木斯汤原县,则从“村史博物馆”中找到了提升村民精气神的答案。“北靠山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密林叠嶂深处曾是东北抗日联军扎营的地方……”在汤原县北靠山村的村史馆里,村妇联主任郭晓娟正为游客讲述“抬车送粮”“夜袭汤原”等抗联故事。
“过去流行一句话‘从东往西看,最烂北靠山’,以前一进县城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家是哪个村的。”郭晓娟欣喜地说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现在我们到哪儿都自豪地说自己是北靠山村的!”郭晓娟告诉记者,2016年,村里建成黑龙江省首家村级抗联历史纪念馆后,1000多件红色文物陆续在村史馆里展出。
随着红色故事的不断挖掘,村民的自豪感不仅越来越足,还主动承担起村里环境整治提升的工作。“现在大家都把自己家院里收拾得板板正正,家门外的公共卫生也自觉维护。”郭晓娟自豪地说,“比如一到下雨天,村民们会在进村前就把上地的农机上沾的泥清理干净,不把村道弄脏。”
提振村民底气的还有村民们越来越鼓的腰包。
据了解,北靠山村依托革命老区历史纪念馆和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了集“红色历史体验、绿色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旅游线路,打造“革命老区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浮雕文化墙—生态园”参观路线,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直接带动10个村民就业,村集体增收60万元,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
规范运营富村民
一栋栋砖墙红瓦的农房尽显龙江特色、干净的路面笔直向前通向江边……靠着青山绿水资源、农林和文旅生态产业,黑龙江畔的嘉荫县红光乡太平村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家门口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这都得益于环境变好了。”村民韦大姐说,去年她家的民宿收益足有15万元。太平村结合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乡创建契机,为全村112户民房的外立面进行改造。不仅在村里的“外貌”上做文章,太平村还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2022年,整村都安装了地下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提升了村容村貌。
在太平村村民们自营的精品民宿陆续开张的时候,伊春市铁力市年丰乡年丰村的民宿已借助第三方机构市场化规范经营。
沿着整洁的村路走进年丰村,白墙黑瓦的朝鲜族民居,青石砖、木栅栏围起来的雅致小庭院,长满了各类蔬菜的门前菜园映入眼帘。循着欢快的笑声,走近村里的小广场,小朋友们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奔跑,偶有掉到桥下的气垫上发出畅快的欢笑声。
“现在村里步道上游客来来往往,路边人家开门迎客,但在以前这条路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民宿保洁员赫秋玲介绍,早些年的年丰村里连一条沥青路都没有,由于村民外出打工,不少农房逐渐闲置。
2018年,年丰村全面排查宅基地和民房的数量、面积以及利用现状,建立信息台账。在摸清底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宅地联动、房地一体”原则,盘活闲置农房。在与专业民宿运营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后,谋划实施了“萌宠部落”民宿旅游项目。该项目由铁力市政府出资建设,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年丰村村集体资产管理。修缮一新的民宿则出租给运营公司经营使用,公司每年按采购资金的5%上缴村集体,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脱贫户增收。
“我现在每个月拿着2000至3800元的工资,爱人在民宿里做水暖工作,去年也收入2万多元,家里菜园种的菜还可以送来民宿的食堂。比之前外出打工赚的还多!”赫秋玲喜滋滋地说起民宿营业以来家里的收入。
“除了村里盘活租给公司的农房,村民想做民宿也可以让公司代理经营。”“萌宠部落”店长赵海燕告诉记者,被代理的村民能以“租金+分红”的方式获得收益。
年丰村以“闲置资产+集体经济+社会投资”为活化路径,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最终达到多元参与、利益共享。据了解,去年民宿项目共为村集体经济增加32.2万元收入,带动140户224人增收,人均增收1428.6元。如今,年丰村在焕然一新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美丽乡村正兑换成村民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
打通连接乡村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昭通经验与做法
农村路网越织越密 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
“三个环节”推动整改整治工作落地
文化内涵提升地标农产品附加值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每日学习】“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